产品分类Product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联系人:袁经理
手机:18953773418
地 址:山东省菏泽市
新闻资讯

窑炉焙烧制品质量如何保证

点击:    

烧成优质的制品主要表现为外观颜色一致、差别不大、无裂纹、规格尺寸一致、抗压强度等达到国标。

砖块在焙烧时各自经受的温度会有一定的差异,当温差偏大时制品的的颜色就会有较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有10-30摄氏度的温差不会对制品颜色造成大的影响。砖垛上部与下部的砖块内部与边沿处的砖块因码放位置的差异所受到的风压强弱、焙烧时间的长短,烟气熏蚀等方面的作用会有差异,这也会导致制品颜色不一。

窑炉在运行中偶尔有蹲火情况的出现,这属于常见现象,但应尽量减少这类情况的发生,它不仅是降低了窑炉的产能而且破坏正常的焙烧制度,使预热、焙烧、保温三带呈无序的变更状态,导致制品品质时好时坏。实际焙烧过程中应按火情的需要随时的装窑进车这个看似简单,却反映上下多个生产环节能否通力合作,包括电力、砖机挤出、干燥、附属(摆渡车、顶车机、窑门)设备、卸砖等,比如:干燥室塌坯严重;半夜里摆渡车出了故障无人修理;卸砖缺少人手导致制品窑车无处停放等都会影响到正常的进车。对于这些问题,在没有发生时就要制定出应急案,才能确保窑炉有条不紊的运行。

当制坯料中掺入新的配料后,制品颜色也有可能改变这是因为每种原材料或内掺燃料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是不同的,经过干燥与焙烧后发生的系列理化反应使制品的颜色有所不同。

坯垛的码放形式和结构对焙烧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决定着制品颜色能否一致。为了使火度分布的更加均匀且兼顾到一定的火行速度,业界同仁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边密中稀,上密下稀的坯垛码放原则。坯垛的两侧为窑炉的边沿处,存在着比窑炉窑炉中部欠温现象,加之又有窑墙、边部缝隙的吸收和风压带走一些热量,当采用全内燃焙烧时每块砖坯就相当于一块燃料,砖坯两侧部位的加密码放就有利于提高该处的火度。

热气流在窑内运行时呈现出向上漂浮的趋势,但在预热带风压的抽引下被迫的向斜上方运动,这样垛体的上部就会先加热,继而燃烧,而垛体的中下部则处于受热迟缓、受热量小的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采用垛体下部稀码措施,以改变坯体气流分层现象,从而明显改善火行速度和砖坯的上下温差。有些二次码烧的窑炉就采用了上密下稀的码法,有些设备规范化程度较高的一次码烧窑炉采用在窑车上平面铺设孔形垫砖的方法,也起到下稀的作用。

坯垛大体上由垛体和火道两部分组成,两者互为依存不可分割,每辆坯车由纵横两条或多条火道把还探分为多个垛体,火道在预热带时可把焙烧带、保温带抽来的热气流通过此处而带动坯垛加热升温,排除块中的残余水分,逐步完成整个预热过程。火道在焙烧带可为焙烧提供充足、均匀的风压和氧气,便于坯块中内燃的燃烧和热气流的循环,对缩小砖垛断面温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体与火道的布局,近年来多数企业采用了小垛体、多火道的码垛形式,无论是多孔砖还是普通砖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机械码坯时垛体面积以50cm*50cm75cm*75cm居多,垛体中砖坯与砖坯之间的距离取决于制品类型,如多孔砖与普通砖的间距就应区别对待。火道宽度为:外部13cm-15cm,中部16cm-18cm。人工码时,体与火道排列的大多不太工整,导致热气流从中穿过或向两侧循环的阻力增加,所以火道或每排之间的拉缝宽度应多出3cm-8cm

对于窑体与窑炉的顶部和边部间隙尺寸问题,从理论上看间隙越小越好,顶隙与边隙的存在使这些部位风压增大,不仅带走了一些热量使火度下降,而且改变了窑内的热气流合理分配量,引起一系列的产能和质量问题。但窑车在窑炉中处于移动状态,要防止擦塌砖垛的事故发生,这样,砖垛与窑墙、窑顶之间必须预设一个合理的间隙,最佳的间隙尺寸为:机械码坯6cm-8cm,人工码坯8cm-12cm

内燃掺配状况也能左右窑炉的产能与制品品质,掺配燃料时要求热值适当,搅均匀,最好选用燃点中性的燃料,那些低温易燃和高温下才能燃烧的燃料要少用或不用。含钙质或导致烟气中腐蚀物质过多的燃料也不能用,以避免烟气对制品和风机等设备造成危害。